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所属分类:时政要闻 阅读次数:224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3日 09:48:57
1月22日,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传达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省两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要求,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面临形势,部署2025年任务,动员全系统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凝心聚力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郭柱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应急管理部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按照“123456”工作思路,以改革创新为主题,以突出安全生产治本、强化防灾减灾救援、夯实基层基础支撑为主线,以事前预防为重点,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会议指出,2024年,全省应急管理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突出治本攻坚、固本强基,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防灾减灾救灾有力有为,应急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6%、12.1%,森林草原火灾实现零发生、连续4年零伤亡。
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责任重大。要紧紧围绕“有效管控较大事故增量、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坚决避免群死群伤”总目标,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灾害防范,夯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临灾联防联控协同机制、预案常态实战演练机制、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强化矿山、危化品、工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领域专项整治,筑牢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期、节假日重点时期、重大活动敏感期、“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森林草原防火高风险期、低温雨雪冰冻期安全防线,以改革创新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织密安全防范网络,完善重点行业、明确新兴行业安全监管职责,规范企业全覆盖责任清单,健全安全生产全链条责任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共建共享、联防联控协同机制,健全自然灾害全方位防治体系;分灾种制定应急处置流程,分级别明确应急响应任务,健全应急处置全要素指挥体系;鼓励企业员工、广大群众参与安全监管,健全群防群治全社会共治体系。要增强源头治本效能,推动三年行动向制度治本转变,健全标准宣贯、闭环整改、责任倒查机制,持续开展“九大行动”;推动灾害防范向综合施策升级,新建一批应急避难场所,实现多灾地区乡镇级储备库建设全覆盖;推动考核巡查向指导服务拓展,建设一支相对固定、素质过硬的专家帮扶队伍;推动监管执法向服务发展延伸,实行企业安全风险分级执法检查机制。要严防重大安全风险,加强矿山、危化品、工贸、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春节、“五一”、中秋国庆和“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等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加强洪涝地质灾害危险区、重点林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风险管控,消除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
会议强调,要做好抢险救援准备,开展新一轮预案修编,指导相关市县、部门开展针对性专项演练;年内组建省级常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因地制宜推进市县专业(综合)救援队伍建设;优化预警信息汇总、发布渠道和程序,全面落实“三个坚决转移”,确保有叫有应有为;强化装备物资配置,加强先进适用监测技术装备应用。要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增强基层应急能力;加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快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智能化、巨灾保险等项目建设,增强项目保障能力;建立重大违法必罚、举报核实和重复违法重罚的执法机制,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要锤炼过硬干部队伍,以政治建设固本,始终保持应急管理事业正确方向;以思想建设铸魂,持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以组织建设聚力,持续探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新途径;以队伍建设强基,完善年轻干部发现、培养、使用机制;以纪律建设正风,深化整治安全生产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应急管理队伍。
延安市、汉中市、宝鸡市、西安市、渭南市应急管理局和榆林市能源局作交流发言。
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出席会议。省消防救援总队、国家矿山局陕西局、省地质调查院、省地震局、省气象局及省安委会、省减灾委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及各市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部分中央在陕重点企业、省属重点企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上一篇: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