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所属分类:会员交流 阅读次数:1762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3日 10:26:05
西安市地铁第一条线路于2011年9月16日开通试运营,使西安市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作为西安城市交通的主动脉,重要性不言而喻。安全是地铁运营的根本,地铁的建设及运营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提升,纳入地铁运营企业的日常管理规范之中,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地铁公共安全平稳有序。
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
乘客的不安全行为。公众在乘坐地铁出行时,许多乘客并不熟悉地铁的应急装置,发生事故时乘客逃生自救可能造成盲目混乱的局面。此外,部分乘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地铁站;安全门正在开启、关闭,有警告声音提示时,乘客强行上下车;有些乘客恶意向轨道交通区域抛掷杂物、垃圾等危险行为。这些由乘客人为引起的不安全行为极易对地铁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危害。据统计大约94.5%的地铁事故与乘客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因此,地铁运营管理人员必须加大力度杜绝乘客的不安全行为,消除人为因素引发的潜在危险。
客流量的控制。地铁建设初期通常以线或环为单线建设运营,环、线结合即是线网。单线运营,因受线路单一,客流无回旋余地限制,少有出现乘客流量剧增、拥堵等情况,有时甚至低于规划的客流预测量,这在单线运营初期是正常现象。但是,一旦线网形成,甚至只要实现两条单线的交叉,可以实现换乘,便有可能迅速出现客流激增、车站拥堵的现象,对车站运营人员工作造成极大的挑战。此外,地铁工程建设存在较大的不可逆性,一旦开通,基本不能进行大的工程改造,因此,地铁建设前期,预估客流量等各项科学预测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准确把握线路成网速度及规模,并制订应对措施,辅助建设单位进行前期规划。若先期预测信息有失偏颇,加之后期受客观条件限制,车站输送规模和技术设备能力又无法改造,必定导致乘客输送能力严重不足,形成高峰期客流拥堵常态化,车站长期处于高客流量负荷状态,给地铁运营安全管理造成巨大压力,严重危及地铁运行安全。
加强地铁安全管理的八项举措
广泛宣传地铁安全常识。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群众乘坐出行,但多数乘客对于地铁相关安全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乘坐地铁上下车需注意哪些细节安全,站内发生意外事故如何安全自救,这些常识都需要地铁管理人员向乘客进行广泛宣传。
例如地铁内的隧道、站台都设有紧急通道可以直接到达站厅,在发生险情下可以紧急疏散,乘客可以通过紧急通道到达站厅,可以大大的减少事故损失。站台内设有紧急停车按钮,在发生紧急事故时,任何人都可以按下,防止事故的发生。此外,地铁站每个站厅都设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并且在站口附近50米内设为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内要保持畅通,禁止搭建任何建筑物、堆放物,防止交叉区域带来的安全影响。站台和轨道之间采取了安全门装置,设置特制的玻璃相隔离,安全门和车门相对应,车门开启时不得差±300mm,只有在列车进站停稳后,车门与安全门同时打开;乘客上下车以后,车门和安全门同时关闭,另外车门和安全门设有自动检测夹物系统,当夹到宽带大于150 mm的物体将会自动弹开。
学习贯彻地铁安全法律法规。地铁运营单位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各项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奖惩办法》、《行车组织规章》等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涵盖地铁运营、建设公司的各个专业、运营生产环节,使各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都有章可循,促进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目前,国内许多地铁都开展了ISO9001质量体系和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国家也出台了《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都为规范运营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应不遗余力地宣传贯彻。
为地铁运营管理提供环境支持。作为管理方,要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技术水平,引进各种完善的硬件基础设施,地铁运营企业要联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的技术标准来安装、运营相关的硬件设施,增强发现各种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新研发的硬件设备及其相应的软件程序,要进一步强化其技术测试,避免由于技术漏洞而带来各种风险。其次,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软环境,包括加强风险宣传,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地铁公司的全体员工乃至于乘客树立风险意识,努力营造出一种“时时、事事、人人关注地铁风险”的氛围,为风险管理提供环境支持。
严格乘客安全检查。随着社会治安的急剧变化和防恐反恐形势的迫切需要,地铁安检方式方法亟需严格进行,创新升级,遇突发事件,运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应对处置能力。地铁运营必须安装安检门和安检机,凡进入地铁,要人过门,包过机,一人不漏,一包不落,从硬件设备抓起,配以软件服务质量,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绝对安全,在安全领域不留空白,不留死角,达到全方位,立体化,让人民群众乘坐地铁舒心,安心。
建立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基于对潜在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地铁安全事故的预测,对应对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合理规划,落实应对过程中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和灾后重建等相关环节的责任部门和具体职责,是实现“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有效途径。地铁安全管理人员在平时编制应急预案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并在较大的范围内征求意见、深入论证,从而提高其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不断完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增强运营管理部门和地铁员工的风险意识,加强对危险源的分析,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基于应急预案,加大力度组织地铁相关部门进行定期演练,从而全面提高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地铁运营单位全体员工必须正确认识运营安全,不能过高过好地估计地铁运营的安全形势,而是应该始终保持一定程度的危机感。另外,单位员工还应积极联合公安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建立相关联动工作实施办法,明确联动例会制度,工作联系机制及联动应急机制。通过多方精诚合作,共保地铁平安。
建立运营安全评估体系。建立运营安全评估体系是全面和客观评价运营安全状况的重要手段,各个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运营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处理事故和故障的及时性是保证地铁安全运营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那么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运营安全状况,并据此提出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改进措施,这就需要建立地铁运营安全评估体系。一般说来,地铁公司可与高校开展相关合作,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展开研究,并建立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模型,从而开发相应的评估软件。通过对运营安全评估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对正确评价地铁运营安全状况,纠正管理偏差,提升运营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营方提前介入工程建设。地铁运营方是轨道交通工程的最终用户,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运营方的提前介入,一方面有利于最终客户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与建设单位共同研究解决措施,完善工程建设,并从整体上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运营方全面深入掌握交通设施情况,做好投用后的使用管理和日常维护。因此,西安地铁可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在轨道交通新线项目建议书编制阶段,运营主体确定后,应组织运营方相关人员的介入,并明确介入的形式和不同阶段介入的内容,从而实现运营安全保障前移。
及时关注社会舆情。近年来,随着城市地铁事业快速发展,客流量的持续增长,地铁也成为广大群众谈论的热点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地铁运营企业在努力确保轨道交通安全、正常运营的同时,也十分需要得到社会各方的理解与支持。针对外来人为因素对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构成的威胁,地铁企业应该在运营中积极做好人防、技防工作,同时积极呼吁新闻媒体等给予配合与支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与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息息相关,运营安全对运营企业而言责无旁贷,但同时还需要社会各方和广大乘客来共同关心和维护,共同确保轨道交通一方平安。
地铁作为大容量交通工具,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安全运营是地铁运输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地铁运输安全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西安市应持续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检查、安全行为规范等各项工作,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乘坐环境。(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孙依豪)
(责任编辑:snsafety)
上一篇:担使命强力防控疫情 抓复工多措硬核推进——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强化担当应对疫情与复工双重挑战
下一篇:最后一篇